跳转至

Markdown

5186 个字 243 行代码 预计阅读时间 24 分钟

什么是 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用于使用纯文本编辑器创建格式化文本。John Gruber 2004 年创建了 Markdown,作为一种易于以源代码形式阅读的标记语言。

———— Wikipedia

Markdown 的优势是显著的,它足够轻巧,易读易写;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著的,那就是初代版本的语法规范性不足,在实现中经常产生偏离作者意图的错误(最重要的是 Markdown 本身没有任何内容会被判定为“语法错误”,所以不会产生任何报错

随着 Markdown 的广泛应用,许多更为细致的语法规范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CommonMark(标准化,常见的 GFM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也是基于它改编的。

Markdown 的本质

Markdown 的本质是一种标记语言,可以轻松转换成 HTML(映射到 HTML 的子集Markdown 只决定解析出的 HTML 是什么,不会决定任何视觉上的样式。最终视觉上的效果由 HTMLCSS 等决定。

———— TonyCrane

image from https://github.com/TonyCrane/PracticalSkillsTutorial

Markdown 有什么用

Markdown 语法规范

这里不再赘述基本的 Markdown 语法,如果想要快速入门,建议阅读 CommonMark 官网的教程

Markdown 还有许多常用的扩展语法,例如表格、脚注、任务列表、流程图、数学公式等。这些扩展语法在 Markdown ExtraLiaScript 等变体中引入,目前许多主流的 Markdown 编辑器或解析器已经可以识别它们。

Abstract

接下去的篇幅将会列举一些值得关注的 Markdown 语法规范,许多人在使用 Markdown 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规范性问题。

Info

以下规范基于 CommonMark 3.0 标准。

以下示例用的 Markdown 解析器为 commonmark.js“解析为 HTML”严格按照 CommonMark 规范,但是“渲染效果”仅供参考,因为事实上这篇笔记是用 MkDocs(python-markdown)解析并发布的。此外,commonmark.js 也提供在线解析服务,自己亲手试一试吧!

不建议使用的语法

当你在阅读 Markdown 基本语法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同一个效果可以由多种写法实现(比如分割线既可以是 --- 也可以是 ***。这听起来似乎很方便,但我认为一个人的 Markdown 语法风格应当是一以贯之的,因此非常不建议混用多种写法。

这里罗列一下笔者几乎不用的语法:

Setext 式标题、* _ 式分割线、+ * 式无序列表、) 式有序列表、缩进式代码块、< > 自动链接(autolinks、引用式链接(reference links_ 式强调等。

段落、硬换行与软换行

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减少空行的使用(比如写代码的压行。但在 Markdown 语法中,空行是很关键的,我们甚至建议大家多用空行。因为如果在应该空行的地方不空行,会引起歧义和错误,而多用几个空行是完全没问题的(Markdown 会折叠连续空行,最终只会有空一行的效果

Markdown 空行的定义

空行指的是,没有任何字符,或者只包含空格(U+0020)和制表符(U+0009)的一行。

Markdown 中最基本的文本片段是段落(paragraphs,很多人会混淆另起一段和另起一行,这里给出他们的区别:

Markdown 源码:

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

解析为 HTML

<p>这是第一段</p>
<p>这是第二段</p>

渲染效果:

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

Markdown 源码:

这是第一段  // (1)!
这是第二段
  1. 这里行末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空格

解析为 HTML

<p>这是第一段<br />
这是第二段</p>

渲染效果:

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

Markdown 源码:

这是第一段\// (1)!
这是第二段
  1. 这里行末需要一个反斜杠 \

解析为 HTML

<p>这是第一段<br />
这是第二段</p>

渲染效果:

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

Markdown 源码:

这是第一段// (1)!
这是第二段
  1. 这里行末没有空格或只有一个空格

解析为 HTML

<p>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p>

渲染效果:

这是第一段 这是第二段

这几种情形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当你想要另起一段的时候,你需要插入至少一个空行;当你仅仅想要换行的时候,你需要用两个或更多的空格,或者一个反斜杠来实现。那么,软换行呢?

中文排版中不建议使用软换行

这个是真的不建议,除非你清楚地知道你在用软换行做什么。

软换行的关键在于,它在衔接上下文的时候自动补上了一个空格。如果这是西文排版,那这个空格就非常合适;但如果这是中文排版,那这个空格就非常突兀。

Markdown 源码:

This is line 1.
And this is line 2, but this sentence is ended
in line 3.

渲染效果:

This is line 1. And this is line 2, but this sentence is ended in line 3.

Markdown 源码:

这是第一行。
这是第二行,但这个句子会在
第三行结束。

渲染效果:

这是第一行。 这是第二行,但这个句子会在 第三行结束。

关于段落和换行,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 一定要养成添加空行的习惯,从而确保你的 Markdown 源码在任何地方都能被正确解析。
    • 除了段落之外,建议在不同的结构之间都插入空行,比如段落和列表之间、段落和引用之间、段落和代码块之间等。
      这些空行并不都是必须的,但是本着宁多不少、一以贯之的原则,还是建议养成添加空行的习惯。
  • 是否使用硬换行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用空格来换行(太不明显了,也不喜欢用反斜杠来换行(有时候无法正确解析,比如 MkDocs
      我会直接在行末加上 <br />
    • 不过更多时候,我还是习惯于只用段落不用换行。笔者认为一段话在 Markdown 源码里就应该同一行写完,这是更符合 Markdown 语法理念的习惯。

容器:块引用与列表项

容器(container blocks)是 Markdown 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块结构,容器内可以使用任何 Markdown 语法和结构(包括嵌套容器本身,看起来就像是容器内装着一篇完整的 Markdown 文本一样。

容器分为两种:块引用(block quotes)与列表项(list items。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语法。


块引用的标记 > 和其后的文本之间原则上需要用一个空格隔开,但是这个空格是可以省略的(但建议养成打空格的习惯,原因见下文“如何落入容器”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blockquote>
<p>这是一句话</p>
<p>这也是一句话</p>
</blockquote>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列表项的标记 - . 和其后的文本之间原则上需要用一个空格隔开,并且不同于块引用,这个空格是不可以省略的,而且也最好不要插入过多的空格,以免被解析为缩进式代码块(不要插入过多空格这一点对于几乎所有 Markdown 语法都是成立的

-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1. 这是一句话

0.这也是一句话
<ul>
<li>这是一句话</li>
</ul>
<p>-这也是一句话</p>
<ol>
<li>这是一句话</li>
</ol>
<p>0.这也是一句话</p>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1. 这是一句话

0. 这也是一句话

列表(list)由同种类型的列表项(list items)组成,列表中的空行会影响列表行距的宽窄,这一点有些复杂(注意观察渲染效果的细微差别,以及 HTML 代码中的 <p> 标签,下面给出几个例子:

渲染效果: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Markdown 源码: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解析为 HTML

<ul>
<li>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ul>
<li>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li>
<li>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li>
</ul>
</li>
<li>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li>
</ul>

渲染效果: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Markdown 源码: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1)!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1. 这里是属于母列表的一个空行

解析为 HTML

<ul>
<li>
<p>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p>
<ul>
<li>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li>
<li>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li>
</ul>
</li>
<li>
<p>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p>
</li>
</ul>

渲染效果: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Markdown 源码: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1)!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1. 这里是属于子列表的一个空行

解析为 HTML

<ul>
<li>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ul>
<li>
<p>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p>
</li>
<li>
<p>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p>
</li>
</ul>
</li>
<li>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li>
</ul>

渲染效果: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Markdown 源码:

- 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
// (1)!
    - 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
    // (2)!
    - 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
- 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
  1. 这里是属于母列表的一个空行

  2. 这里是属于子列表的一个空行

解析为 HTML

<ul>
<li>
<p>这是第一个母列表项</p>
<ul>
<li>
<p>这是第一个子列表项</p>
</li>
<li>
<p>这是第二个子列表项</p>
</li>
</ul>
</li>
<li>
<p>这是第二个母列表项</p>
</li>
</ul>

关于列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如何在不落入上一个列表的情况下,另起一个新的列表(注意仔细看渲染效果的行距差别。更换列表项的标识是可行的,但是我更推荐用 HTML 空白注释来实现:

渲染效果: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 这还是一句话
  • 这仍然是一句话

Markdown 源码: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 这还是一句话
* 这仍然是一句话

渲染效果: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 这还是一句话
  • 这仍然是一句话

Markdown 源码:

- 这是一句话
- 这也是一句话
<!-- -->
- 这还是一句话
- 这仍然是一句话

如何落入容器

前面提到,容器可以包含一切 Markdown 语法和结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一段 Markdown 代码判定为落入容器(成为这个容器内的一部分

  • 块引用通过 > 来标识某一行落入容器,这是很好判断的。
  • 列表项通过适当的缩进来标识某一行落入容器,这里很容易产生歧义。
    • 想要落入列表项,必须至少缩进到列表项 - . 标记后的文本位置,但也不能缩进太多,以免被解析为缩进式代码块。

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Markdown 源码:

> 这是一句话
>// (1)!
> 这也是一句话
// (2)!
这还是一句话
  1. 这里是一个落入块引用的空行

  2. 这里是一个没有落入块引用的空行

解析为 HTML

<blockquote>
<p>这是一句话</p>
<p>这也是一句话</p>
</blockquote>
<p>这还是一句话</p>

渲染效果: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这还是一句话

Markdown 源码:

-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1)!

    这还是一句话// (2)!

      这仍然是一句话// (3)!
  1. 这一行前面有两个空格,缩进到和“这是一句话”对齐的位置

  2. 这一行前面有一个制表符(四个空格,这样的缩进也是可以的

  3. 这一行前面有六个空格,相对“这是一句话”缩进了四个空格,被解析为缩进式代码块

解析为 HTML

<ul>
<li>
<p>这是一句话</p>
<p>这也是一句话</p>
<p>这还是一句话</p>
<pre><code>这仍然是一句话
</code></pre>
</li>
</ul>

渲染效果:

  •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这还是一句话

    这仍然是一句话
    
为什么建议不要省略块引用的空格

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Markdown 源码:

> - 这是一句话
>
>   这也是一句话// (1)!
  1. 这一行缩进到了和“这是一句话”对齐的位置,成功落入列表项

渲染效果:

  •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Markdown 源码:

>- 这是一句话// (1)!
>
>   这也是一句话// (2)!
>
>  这还是一句话// (3)!
  1. 这里的块引用 > 后省略了空格

  2. 这一行比“这是一句话”多缩进了一格,成功落入列表项

  3. 这一行缩进到了和“这是一句话”对齐的位置,按理说应该成功落入列表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渲染效果:

  • 这是一句话

    这也是一句话

这还是一句话

发生了什么?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虽然我们有权省略块引用后的空格,但是在判定是否落入容器的时候,列表项可不惯着你,它默认你的 > 后有一个空格,所以要求你在缩进的时候算上这个空格。换言之,直接和 - 后的文本对齐并不总是适用,有时会需要多打一个空格。

反斜杠转义

Markdown 中,所有 ASCII 中的标点符号都可以被 \ 转义(backslash-escaped

但是反斜杠转义在内联代码、代码块、自动链接、纯 HTML 中是无效的,在其他语法和结构中则都是有效的,下面给出几个例子:

Markdown 源码:

`good \` boy`// (1)!
  1. 这里要注意,内联是从左往右顺序解析的,所以第一个反引号会和第二个反引号配对

解析为 HTML

<p><code>good \</code> boy`</p>

渲染效果:

good \ boy`

Markdown 源码:

<a href="/bar\/">BAR</a>

解析为 HTML

<p><a href="/bar\/">BAR</a></p>

Markdown 源码:

[BAR](/bar\/)

解析为 HTML

<p><a href="/bar/">BAR</a></p>

内联代码

上文提到反斜杠转义在内联代码中是无效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内联代码中转义 ` 呢?

答案就是通过不同数量的反引号 ` 来实现反引号自身的转义。假设内联代码中有最多连续反引号 m 个,最少连续反引号 n 个,则我们可以通过连续使用 m+1 个反引号,或者 n-1 个(n>1)反引号来包裹内联代码实现代码中的反引号转义。

````im``good```boy````// (1)!

`im``good```boy`

`` ` ``// (2)!
  1. 这里的内联代码含有最多连续反引号 3 个,最少连续反引号 2 个。

  2. 这里展示如何像上文那样转义单个反引号。注意反引号两侧的空格,这是必要的,具体语法原因见 CommonMark

<p><code>im``good```boy</code></p>
<p><code>im``good```boy</code></p>
<p><code>`</code></p>

im``good```boy

im``good```boy

`

强调与强烈强调

强调 * 与强烈强调 ** 在具体使用中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

这是* 一句 *// (1)!

This is a sentence*(n.)*.// (2)!
  1. * 包裹的内容两侧不能有空格。

  2. * 包裹内容的外侧为字母而内侧为标点符号的时候,强调无效。

<p>这是* 一句 *话</p>
<p>This is a sentence*(n.)*.</p>

这是 * 一句 *

This is a sentence*(n.)*.

强调和强烈强调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错误,而且当你查阅 CommonMark 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的语法真的很复杂且不自然。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强调和强烈强调无法成功渲染,请用 HTML 标签 <em><strong> 代替它们。

用 HTML 完善 Markdown 语法

Markdown 的定位决定了它只会有很少一部分简单常用的语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 HTML 来丰富 Markdown 的语法,这为 Markdown 提供了非常好的扩展功能。

这里笔者推荐一些好用的 HTML 语法。

Warning

值得一提的是,在 Markdown 中使用 HTML 语法,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具体到渲染和发布过程,比如以 Material for MkDocs 为例,有时候 HTML 语法在 Markdown 中确实会渲染出问题。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好。


更好地插入图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1)! -->
<img src="url" alt="alternatetext" style="width: 60%;"><!-- (2)! -->
</div>
  1. 这里的 center 也可以改成 leftright;不建议使用 <center> 或者 <div align>,它们不被 HTML5 支持。
  2. 建议像这样用 style 来保护 widthheight,以免被 CSS 干扰。

Markdown 语法不支持图片的大小缩放和位置调整,我们可以通过 HTML 来实现。


文本居中与居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 -->
This is a sentence.
</p>
  1. 这里的这里的 center 也可以改成 leftright

Markdown 语法也不支持文本的居中与居右,我们可以通过 HTML 来实现。


更多的内联标记

这里用于<del>测试</del>删除线。

这里用于<u>测试</u>下划线。

渲染效果:

这里用于测试删除线。

这里用于测试下划线。


更多的空格与空行

Markdown(以及浏览器)会折叠连续空格与空行,但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想要更多的空格与空行。

  • 更多空格:HTML 转义字符
    • &ensp;(半角空格,en-space)
    • &emsp;(全角空格,em-space)
    • &thinsp;(通常为全角空格的 $\frac{1}{5}$ $\frac{1}{6}$,thin-space)
  • 更多空行:HTML 标签 <br>

注释

可以用 HTML 语法 <!-- -->,在 Markdown 中书写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注释写法不仅在 Markdown 源文件中可见,在渲染出的 HTML 文件中也可见,只是不呈现在浏览器上而已;


MkDocs 杂记

Abstract

笔者通常使用 MkDocs 来作为发布器(静态网站生成器,从而进行个人笔记网站制作。

接下去的篇幅将会收集一些笔者使用 MkDocs 过程中遇到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笔者的工具版本

Material for MkDocs:9.4.6 (MkDocs:1.5.3)

GitHub Actions 与版本隐患

很多人会用 GitHub Actions 来自动化笔记网站的部署,但是很可能忽略了其中的版本隐患。我们首先来看看 .github/workflows/xxx.yml 中的这部分内容:

jobs:
  deploy: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3
      - uses: actions/setup-python@v4
        with:
          python-version: 3.x
      - run: pip install mkdocs-material # (1)!
      - run: mkdocs gh-deploy --force
  1. 这句命令通过 pip 下载了最新版本的 Material for MkDocs

这里存在的隐患在于,每次运行 GitHub Actions 部署网站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最新版本的 Material for MkDocs,但我们在本地通过 mkdocs serve 构建网站的时候所使用的却是本地的 Material for MkDocs,这就意味着如果本地版本没有更新到最新版本,那么本地构建和实际部署就可能出现差异。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本地构建和实际部署出来的网站有出入,不妨考虑一下可能是版本差异问题导致的。

是否要把软件保持最新版本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而我们也有相应的两种解决方案:

  • 在本地通过 pip install --upgrade --force-reinstall mkdocs-material 来把本地版本保持最新。
  • .github/workflows/xxx.yaml 中将相应代码修改为 run: pip install mkdocs-material==9.4.6,从而确保 GitHub Actions 9.4.6 版本来部署网站。
提醒一下

Material for MkDocs 中已经包含了相应版本的 MkDocs,如果忘记了这件事的话,上文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奇怪。

文件路径应该怎么写

MkDocs 1.5.0 的版本中更新了对链接有效性的约束规则,一些不规范的路径写法会被报告出来,比如:

INFO - Doc file 'example.md' contains an absolute link '/foo/bar/', it was left as is. Did you mean 'foo/bar.md'?
INFO - Doc file 'example.md' contains an absolute link '/assets/images/1.jpg', it was left as is. Did you mean '../../assets/images/1.jpg'?

这两个例子之所以报错,按照 MkDocs 的说法,是因为这样的以 / 开头或者结尾的路径写法是 fragile 的。

  • 对于以 / 结尾的路径,我觉得确实应该改为 .md 结尾,指定文件类型不是一件坏事。
  • 对于以 / 开头的路径,我想我会继续这样写。
    • / 在这里代表根目录 docs/,我认为从根目录往下找文件,要比从当前文件所在目录往上找文件更加自然。
      比如在插入一张图片的时候,纠结到底是 ../ 还是 ../../ 真的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如果你不想看到这些 INFO 提示,可以在 mkdocs.yml 中添加以下内容(尽管 MkDocs 并不推荐这么做

validation:
  absolute_links: ignore

heti 与中西文混排优化

原则上,汉字与西文字母、数字间使用不多于四分之一个汉字宽的字距或空白。

———— CLReq(中文排版需求)

笔者使用 mkdocs-heti-plugin 来优化中西文混排,在使用这个插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

  1. 如何让 heti 忽略某部分文本?
    可以通过对 <span><p><div> 等标签设置 style="heti-skip" 实现相应效果。

  2. heti 无法渲染页面左右两侧的目录和索引(nav table of contents
    插件本身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可以手动在中西文混排处插入 &thinsp; 凑合用。

更美观的标题样式

Material for MkDocs 的标题字重设计得不够合理(对于中文排版而言。可以通过设置 CSS 来优化标题字重:

extra_css:
  - stylesheets/extra.css
.md-typeset h1, .md-typeset h2 {
    font-weight: 600;
}
.md-typeset h3 {
    font-weight: 500;
}

source: https://github.com/TonyCrane/lab-hypotensor/


在标题前面添加编号是一种很不错的优化方案。手动添加比较繁琐,而且会导致索引(table of contents)也出现编号,影响观感。可以通过设置 CSS 来实现自动编号:

extra_css:
  - stylesheets/extra.css
h1 {
    counter-reset: h2;
}
h2 {
    counter-reset: h3;
}
h3 {
    counter-reset: h4;
}
h4 {
    counter-reset: h5;
}
h5 {
    counter-reset: h6;
}
h2: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h2;
    content: counter(h2);
    margin-right: 0.8rem;
}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h3;
    content: counter(h2) "." counter(h3);
    margin-right: 0.8rem;
}
h4: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h4;
    content: counter(h2) "." counter(h3) "." counter(h4);
    margin-right: 0.8rem;
}
h5: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h5;
    content: counter(h2) "." counter(h3) "." counter(h4) "." counter(h5);
    margin-right: 0.8rem;
}
h6: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h6;
    content: counter(h2) "." counter(h3) "." counter(h4) "." counter(h5) "." counter(h6);
    margin-right: 0.8rem;
}

source: https://github.com/TonyCrane/lab-hypotensor/

表格居中有那么难吗

暂时没想到合适的实现。安心写纯 HTML 吧。

KaTeX

KaTeX 语法可以到官网查询:https://katex.org/docs/supported.html

这里记录一些我使用 KaTeX 时遇到的渲染问题,仅针对个人;如果你使用了和我一样的 KaTeX 配置,或许也能参考:

  • 换行符只支持 \cr,经典的 \\ 会渲染失败。
  • 上标 ^ 在使用时尽量前后都添加空格,否则在多个上标同时出现时可能会渲染失败;下标 _ 会更稳定些,但有时候也需要添加空格才能渲染成功。

参考资料


最后更新: 2024年10月14日 08:08:42
创建日期: 2024年2月8日 16:17:32